所有栏目
63

产业资讯政策法规研发追踪医改专题 资本从互联网向生物技术迁移,未来10年,细胞、基因和生物工程成为核心驱动力!

2023/3/16

  近年来,一些互联网科技公司创始人都开始对生命科学领域展示出兴趣,无论是今日头条创始人张一鸣,还是美团创始人王兴,都开始研究生命科学方面相关的知识,沈南鹏也频繁与科学家和医生交流,尤其是在信息科技与生命科学的交叉点,投资人看到了未来技术的发展方向。业内人士认为,生物技术与信息数字化领域的结合越来越紧密,企业也迎来新的投资机遇和挑战。
  桥水创始人达里欧和红杉全球执行合伙人沈南鹏进行了一场线上对话。在动荡的全球经济环境中,投资领域出现了新的趋势。尤其是在中国,过去几年互联网发展带来的红利逐渐消退,随之而来的是生物技术等硬科技的发展,对于资本而言,需要更快地适应技术领域的变化。
  达利欧说道,科技变化以太快的速度发生,他向沈南鹏提出问题:“如何保持应对这些变化的能力?换言之,当你不了解一个新技术时,如何做出投资,如何在技术发生巨大变化的情况下遴选较好的技术”
  对此,沈南鹏回应道:“我们应该相信科技创新的潜力,比如新能源领域、合成生物学、生物科技等领域。在艰难时期,我们更要保持敏锐,保持信心继续投资,继续帮助创业者探索如何穿越障碍,帮助他们实现创造伟大企业的梦想。”
  沈南鹏认为,科技公司自身的竞争因此变得更理性了,健康的竞争环境不仅有利于科技创新,而且有利于投资者。
  查询公开资料发现,近年来,相对于传统的TMT行业,红杉资本明显加速了对生物技术领域的布局。例如去年7月,红杉资本领投合成生物技术公司恩和生物;今年1月,红杉资本领投了骨科医疗器械公司博志生物A轮融资;去年9月,红杉资本持股8.62%的AI医疗企业数坤科技在香港上市。
  近年来,一些互联网科技公司创始人都开始对生命科学领域展示出兴趣,无论是今日头条创始人张一鸣,还是美团创始人王兴,都开始研究生命科学方面相关的知识,沈南鹏也频繁与科学家和医生交流,尤其是在信息科技与生命科学的交叉点,投资人看到了未来技术的发展方向。
  业内人士认为,生物技术与信息数字化领域的结合越来越紧密,企业也迎来新的投资机遇和挑战。毕马威管理咨询生命科学领域主管合伙人黄灏对记者表示:“对于生物科技领域而言,无论是医药行业,还是医疗器械行业,都在朝着数字化的方向发展,需要结合云计算、互联网、大数据等多种信息技术。”
  此前,毕马威评选的50家创新中国生物科技参选企业中,涵盖了细胞治疗、基因编辑、抗体偶联小分子药物、纳米抗体平台,融合蛋白,siRNA药物等。“近些年涌现出众多新的商业模式与创新业态,比如AI医疗、癌症早筛、3D 打印、生命科学、健康服务等。”毕马威生命科学行业合伙人侯春熠表示,“基于诸多的行业变化及衍生出来的细分赛道,医药行业投资逻辑从对产品和技术平台也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01 沈南鹏对话Robert Nelsen:中美医疗健康创新处于爆发前夜
  沈南鹏
  红杉资本全球执行合伙人
  红杉资本中国基金创始及执行合伙人
  Robert Nelsen
  Arch Venture Partners联合创始人,他是26家独角兽企业的早期投资人,并连续多年蝉联福布斯全球较佳创投人榜。
  #02 技术创新——医疗健康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 问题一:在医疗健康的细分行业中,你认为哪些特定领域会令人兴奋或者值得投资?
  沈南鹏:未来10-20年,我认为医疗健康将变成一个由细胞、基因和生物工程技术驱动的领域,疾病早期筛查和治疗将取代渐进式疗法,这将给现在的传统制药企业带来挑战。
  以上这些都是带来变革的基础因子。当然,中美在公共医疗体系等诸多方面都有所不同,所以中国的医疗健康企业需要聚焦中国的本土人口,采用差异化的方案,尤其是在诊断和数据方面更加符合本地特点。
  在创新药研发领域,中国专业的医药企业聚焦在细胞疗法、基因疗法、免疫治疗等方面。
  虽然在国际舞台上具备竞争力还需要较长时间,但它们已经开始了很多积极的探索,取得了一些阶段性的进步。在医疗人工智能应用层,中国不少地方已经走在了世界前列。
  另外,医药分家、分销渠道的改革等方面都有很多机会,IT技术驱动的公司可以在其中发挥巨大的作用,它们的技术能力可以应用在很多垂直领域。
  中国的医院在整个生态系统中将扮演关键角色,它们对新技术抱有积极的态度,希望通过信息化、智能化等技术手段更好地服务患者。
  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在医疗健康领域得到广泛使用。机器学习领域有望出现一批真正的全球性公司,令中国和美国的医疗健康服务行业同时获益,也可以帮助全球的医药公司提高新药研发的效率。从商业的角度来看,这是许多初创企业的机会。
  #03 巨头印象较深刻的投资组合是什么?
  ■ 问题二:较令你印象深刻的投资组合是什么?
  沈南鹏:过去多年间,我们看到了一批专业的创新药企业在短时间内快速发展,比如我们投资的信达生物、再鼎医药、基石药业等等,它们的领导者都非常具有前瞻性,另外比较特别的一家企业是小药药。
  小药药可以说是一家SaaS公司,通过一整套系统来帮助药店管理库存、供应链和客服。在中国,如果一家公司只依靠技术的话,发展空间有限。
  小药药定位于发展成为一家整合型企业:它们提供供应链服务,有自己的仓库,而且直接将药店对接药企和保险公司,寻求合作。
  这种行业整合型的方案,解决了中国医药领域的分销问题。这种技术、服务共同输出赋能的平台比传统药店的兼并收购更加有效率。
  另外一家比较独特的企业是健适医疗(Genesis Medtech)。它是一家生产高附加值医疗器械的企业,业务覆盖从研发、生产到供应链的整个价值链。
  在中国,分销是医疗健康行业非常重要的环节,企业应该将产品与分销网络进行有效结合,包括从海外引进专业的医疗产品,也有本土创新的产品。
  健适医疗的发展模式应对的是中国市场的碎片化问题,探索出了另外一种独特的实现市场集聚的方式。
  #04 巨头还是初创企业,谁的机会更大?
  ■ 问题三:怎么看互联网等其他领域的巨头进入医疗健康行业?
  沈南鹏: 亚马逊、沃尔玛、谷歌、阿里……这些巨头未来都将成为某种类型的医疗健康企业。比如谷歌已经表示会成为供应商,我认为亚马逊和沃尔玛也会在这些领域布局。
  如果10年后,亚马逊和沃尔玛在药品配送之外也开始提供医疗护理服务,我丝毫不会惊讶。我们也看到中国的互联网企业腾讯、阿里和京东也都在这一领域有所投资和布局。
  从投资人的角度来看,当投资一家医疗健康领域的初创公司的时候,需要更多展望它们将和什么类型的公司竞争,会不会包括亚马逊、沃尔玛这种巨头。我认为这些巨头既是合作伙伴,也是竞争对手,还是收购者。
  在某些方面,这些新入局的选手可能比行业内的人更有远见,比如当你和谷歌谈论数据的时候,它们理解数据的方式就比制药公司更好。
  #05 中美医疗健康领域的驱动力,分别是什么?
  ■ 问题四:中美在医疗健康领域创新的驱动力是什么?
  沈南鹏:我认为人才在医疗健康创新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大量优秀人才聚集在这一领域里,中美两国在这点上非常相像。
  现在有这么多曾经担任过全球知名医疗健康企业高管的中国创业者,这在20年前是是另一幅光景。
  事实证明,投资较终投的是人,而不只是某个技术或者某项资产,人才永远是前面的。
  和美国一样,中国新药从研究走向商业化的进程越来越快。虽然从整体上说,中国在技术复杂和精细程度上还和美国有一定差距,但中国专业大学的医学、生物和化学等学院都积淀了很强的科研力量,并且有能力在研发中转化出优秀的应用成果。
  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创新的政策,而且将科技创新放到了“健康中国”头等重要的位置上,在不断降低普药成本的同时,还从法律维度推动创新药尽快上市。
  而在地方政府层面,很多省市都在想方设法吸引较好的医药人才和企业来到本地建址设厂,并提供了许多优惠政策等。
  中国正在围绕医疗健康的创新建立一个巨大的生态,正如20年前信息技术领域的发展一样,一个创新生态的逐步建立是较令人振奋的。
  #06 坚守长期价值,不要成为“Me Too”公司
  ■ 问题五:给未来医疗健康领域的创业者什么建议?
  沈南鹏:创新可能是必须的,这已经成为公司发展壮大的一个关键参数。
  在中国有一种现象,很多创业者容易被别人做的事情带着跑,大家都追逐同一个商业模式。但是如果去观察所有的专业创业者,无论是医疗健康、TMT,大家都在做原创想法、原创产品。